鄔敏:聞藝先學德,多學多思多做
——全省媒體新人增強“四力”新聞業務(寧波)培訓班學習心得
8月5日至8月9日,浙江省紀協在寧波舉辦為期5天的媒體新人增強“四力的新聞業務專題培訓班,我以一名媒體新人的角度,從理論到實踐,從課堂到戶外,深入地認識到記者在職業素養、四力實踐、業務操作、能力建設等方面加強的素質和能力。于我而言,這是離開大學課堂后嶄新的一堂社會之課;初涉入新聞行業,在眾多資深媒體老師前輩面前,我是一位新人,缺少經驗、歷練和沉淀。此時,省記協組織的這次培訓對我來說,從理論上、操作上對新聞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,更好的幫助。
接過省記協為我們準備的學習資料,兩本沉甸甸的紅色封皮的《記者看浙四十年》、《十戶人家七十年》,培訓期間,時不時翻看。其中,徐永輝老師的《十戶人家七十年》中提到的:“記者的腳下要有一股勁,走遍千山萬水,走過千家萬戶,用心去丈量世界的廣度和深度,才會讀懂百姓的喜怒哀樂;記者的眼里要有一束光,帶著探求世界的好奇心,帶著與民眾共振的同理心,一次次地眾里尋他千百度,最后收獲在燈火闌珊處;記者的心里要有一團火,情懷不改,理想不滅,給新聞帶來溫度,給社會帶來熱度;記者的胸中要有一片天,要有胸懷天下的眼界與格局,不負時代的使命和擔當;記者的筆下要有一份情,沒有對人民群眾的感情,就不可能’鐵肩擔道義的,妙手著文章’!睂ξ业挠|動很大,這是對新聞工作者“四力”的生動解釋。徐永輝老師拿著手里的相機,走過浙江廣闊大地,就這樣走了70年,拍了70年,用鏡頭記錄下中國70年來的歷史變遷和中國社會的歷史縮影;70年,相當漫長的歲月,只執著一件事,實屬不易。我在想,如果是我,70年,能堅持嗎?
除了課余讀書思考,聽課更是培訓的主旋律。離開報社,暫時放下手頭工作,5天基本沉在上下課的日常中,豐富且充實,有種重回大學課堂之感。但大學時光如若昨日流水,終滾滾東逝。因此,培訓期間,我格外珍惜這少有的學習時間,上課認真聽,筆記認真寫,資料認真看。
“采編經營兩分開,是不可逾越的一條紅線!标惽嗳A老師從新聞道德和記者底線對我們提出了殷殷告誡。近幾年,我接觸知曉了許多新聞侵權、記者職業道德等違反職業道德底線的事件。聞藝先學德,做事先學做人,職業道德是新聞人最基本的原則。這些看似“縹緲”,看似離我們這些剛入行的媒體新人看似很遠,但又很近;初到集團報到的時候,老師們一條一條地跟我們講授集團章程、規定等等,希望我們不要觸碰“紅線”,背棄記者良心道德。從大方面來說,可以大到記者自身違反了法律法規、職業準則;從小方面來說,可以小到記者片面聽取單方面的意見,造成虛假新聞!盁o規矩不成方圓”,無規矩,易越矩,易亂套。因此,自身工作中,除了注意制度章程約束,還要加強自身約束。
“2018年8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,對新聞工作者明確提出了“四力”的要求:不斷增強腳力、眼力、腦力、筆力,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、本領高強、求實創新、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!卞X黎明老師的課上,他主要圍繞“全媒體時代的傳播變化與記者作為”告訴我們媒體人如何增強“四力”,并從深度、廣度、厚度、力度四個方面說明新聞的四個維度,在深度上,揭示事物真相的深刻程度;在廣度上,展示新聞事實的已知程度;在厚度上,反映對新聞背景材料的統攝和駕馭程度;在力度上,報道所產生的影響力和推動力。
聽課過程中,我注意到梨視頻這一“有趣”現象,梨視頻每天推出千余條視頻,內容資源全部由散布在世界各地的“拍客”提供,卻從最初的3100人,發展到20000多人,分布在全球520個城市,就連國內300余萬外買小哥也將被吸收為拍客。我意識到,縱使梨視頻工作人員不多,但發展的拍客卻是最具粘性和忠誠度的第三只眼睛,給梨視頻輸送全國各地的消息,就如記者發展線人一般,在這樣一個新的傳媒單位,發展的拍客的能量巨大,獲取一手資料的可能性增大。黨報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并非是單一的“線性傳播”,向受眾靠攏,吸收壯大自身的信息隊伍十分重要,一來可以拓寬信息攝取渠道,二來可以增強同用戶互動的活性;此外,隔著屏幕難以獲取到一手信息,跑到現場看,才能感受到鄉土氣息;最基本、最重要的是腳力。腳力對于媒體新人的適用性很強,用腳丈量大地是現階段獲取信息、提升本領最直接的一條路,只有深入基層、深入群眾、才能寫出具有人情味、煙火氣、接地氣的文章。
此外,“打動人的不僅是淚崩的畫面!边@句話引發了我的思考,寧波一對年過九旬夫妻、在醫院病床邊牽手訣別這一事件,通過利用音樂和新舊照片,哪怕文字廖廖,但表現出來的感染力卻遠比更多的文字更有力度,新聞的呈現不再單純局限傳統的文字描寫,多思考,多借鑒,多實踐,多總結更適用于這個時代所想要看到的東西很重要。比如,重慶公交車墜江、上海街頭的救人原生視頻,說明原生態視頻傳播更受當下國人的歡迎,在全媒體信息傳播時代,信息傳播不再是傳統媒體的“專利”,在傳統媒體走“下坡路”、各種新媒體每日激烈的信息爭奪戰中,要掌握信息傳播的“主動權”、“優先權”,傳統媒體除了自身變革、思想理論變革,還要下功夫做好網絡推廣。
“讓新聞回歸原生態。媒體最為需要的是事實,小說最為需要的是“故事”,請時刻牢記;請不要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指責別人,因為你擁有的并不代表別人擁有;在生活中最值得信賴的人,絕不是每天給你編故事的人;事實是新聞的生命,只有真實的事實,才會有新聞的生命力!遍Z全老師告誡我們新聞的生命就是真實,編出來的故事不是事實。同時,采訪時新聞最為基本的要素,有人把新聞寫作與采訪“三七開”,采訪占七,寫作占三,由此可見采訪的重要性。此外,好的輿論會鼓舞人心,匯聚力量,引領社會,成為社會發展的“推進器”,不好的輿論是民眾的“迷魂湯”、社會的“分離器”、動亂的“催化劑”,會渙散人心、撕裂社會、破壞發展。作為輿論的推動者,對于推進社會發展義不容辭,歸根結底,還是要修煉自身心性,致力立志成為一名有正義感且心懷天下的媒體人。
緊湊、用心、多樣、專業的課程安排,有收獲、有感觸、有啟發;而課外的采風活動,也帶我們實地實踐了“腳力”、“眼力”等。
最后,感謝省記協及各位授課老師的耐心組織和教導,后續我將好好將所學運用于實際,努力成為一名有大胸懷、大格局、有擔當、有能力的好記者。
作者:鄔敏(浙江日報麗水分社) 編輯:劉卓文